三江平原地区相关论文
小南山位于黑龙江省东部三江平原地区的饶河县南部,地处乌苏里江西岸,是一座南北向的山丘。山丘南端比较陡峻,北端较为低缓,所以当......
2011年夏秋两季,在黑龙江省三江平原洪河自然保护区和七星河自然保护区对白枕鹤夏秋两季行为进行了观察研究。夏季观察共获得有效......
三江平原位于世界第一大黑土地带,农业生产条件优越,民国时期即有大量人口来此开荒,荒地迅速被垦殖。“九·一八”事变后,日本选择三江......
景观设计能促进一个地区的发展,它既是该地区对外开放的窗口,又是整体形象的客观反映,它集中体现该地区的风貌和文化内涵。
然而......
富锦市南瓜栽培面积1.79万hm2,占总播种面积10%,是黑龙江省籽用南瓜的重要产地,2004—2005年经市、镇科技人员、村科技示范户共同......
东方白鹳是鹳形目,鹳科,为国家Ⅰ级保护动物。大型濒危涉禽,CITES附录Ⅰ物种,IUCN红色物种名录中的濒危物种,全球野生数量仅为2500......
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切入点,以黑龙江省三江平原地区农村公共健身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为案例,通过对省农垦总局红兴隆农场、建三江......
水稻赤枯病又称铁锈病,俗称僵苗,属水稻生理性病害,最近几年在三江平原地区发生比较普遍,特别是在水稻分蘖期容易发生。一、症状识别 ......
开发建设60年来,黑龙江垦区现代化农业建设不断深入,粮食综合生产能力逐年提升,水利事业也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初步形成了较完备的......
黑龙江省现有水稻面积4300多万亩,是中国北方水稻第一大省,其中位于东部的三江平原地区有水稻面积2000多万亩。该区域年活动积温低于......
黑龙江省是全国知名的农业与旅游大省,三江平原是其最主要的农业产业基地。“北大荒”作为一个时代的标记,以其粗犷、神奇和特有的开......
胜利农场位于黑龙江省三江平原地区,年有效积温2300~2400℃,地势低平,以岗地白浆土为主,采用常规三垄栽培模式种植的大豆产量在2100......
黑龙江省是我国春小麦的主要产区。从2012年开始,根据市场需求和发展“两高一优”农业的要求,开始了优质麦开发工作。经过几年的试验......
低温冷害一直是影响寒地水稻优质、高产、稳产的主要限制性气候因素。低温冷害是指作物生长发育期间遭遇低温,造成作物不能充分成熟......
烤烟与气象条件的关系主要表现在温度、水分和光照等3个方面。黑龙江省三江平原主要烤烟种植区的温度条件对烤烟的生长较为有利。......
三江平原位于黑龙江省东北部,全区土地面积占全省面积的23%。三江平原地处黑龙江、松花江和乌苏里江汇流地带,具有得天独厚的水资......
运用模糊评判方法,对三江平原地区水稻联合收割机选型问题进行了研究;通过理论计算和田间实验研究,得出了三江地区水稻收获的适合......
三江白猪主要产于黑龙江省东部合江地区境内的国营农牧场及其附近的县、社养猪场。产区北靠黑龙江,东依乌苏里江,松花江流经中部,......
2006年黑龙江省水稻种植面积220万hm^2,其中有近133万hm^2集中在三江平原地区(品种区划为第三积温带)。自2000年以来,该地区主栽品种一......
白浆土是黑龙江省主要低产土壤之一,在黑龙江省总面积约为331.2万hm~2,三江平原地区是白浆土集中分布区,耕地面积达到88.4万hm~2,......
同江市位于黑龙江省东北部三江平原地区,祖国的边锤,主要种植水稻、玉米、大豆三大主要农作物,2013-2017年间在水稻生产种植中,重......
【正】 (一)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情况 作者所谈的三江平原并不是水利部门所指的“大三江平原”,即不包括完达山、老爷岭、小兴安岭......
根据水稻不同生育期的需要,科学合理地灌水,不仅能够调节、促进水稻的生长、发育,达到高产增收的目的,而且还可以节约用水,使有限......
三江平原地区是我国主要沼泽分布区之一。受降水变率大和负地貌平浅等区域自然条件的制约,形成的沼泽绝大部分没有泥炭堆积,少量泥......
以高考为背景,笔者把地理表达能力狭窄化为能用简洁专业的地理语言(包括文字、图像和符号语言)来表达有关地理事象、地理概念、地......
一、分布与危害大豆灰斑病分布很广泛,几乎遍及世界各个大豆栽培区。我国各大豆区均有分布,不同的地区和年份发病程度不同,在东北......
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系统方法被引进到地下水资源的评价、开发和管理中。但至今地下水系统分析也尚未形成完整的体系。也是水文地......
对三江平原地区影响大豆产量的主要气象因江气温、降雨量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该地区5~9月日平均气温低于历年平均值0.8℃时,即发生低温冷......
<正> 三江平原地区位于我国黑龙江省东部,北起黑龙江,南至兴凯湖,东界乌苏里江,西连小兴安岭,土地面积十万三千余平方公里。该地区......